9月9日凌晨3點48分,由煙臺海陽東方航天港總裝出廠的捷龍三號遙七運載火箭搭乘“東方航天港”號發射船,在山東省近海海域點火升空,采用一箭十一星海上發射方式,將吉利星座05組11顆衛星成功入軌。吉利學院航空航天學院教師涂林江、范宇航近距離記錄下火箭升空的壯闊瞬間,三十余名師生在千里之外的實訓樓報告廳同步見證了現場發射畫面,這也是吉利學院“全鏈條、實戰化”的航天人才培養體系的具體成果之一。
吉利星座第五組11顆衛星的成功入軌,吉利學院的師生也作出了突出貢獻。為滿足航空航天人才需求,學校根據商業航天行業需求持續優化課程體系,增設與衛星測運控、低軌衛星通信、遙感數據處理等緊密相關的特色課程,并引入企業真實案例,使課堂與產業保持“同頻共振”。并在畢業設計環節打造“真題真做”新模式,直接按照企業研發需求選題,由校企導師聯合指導,覆蓋從數據算法優化到地面設備調試的多個方向,真正實現“畢業設計即崗位實踐”。
為完成本次衛星發射任務,學校從2024年起,先后選派34名學生,由專業老師帶隊前往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企業,參與衛星綜合電子處理器裝配、太陽翼展開測試、衛星測運控等關鍵環節,并參與到衛星發前期的生產、測試和保障等任務。曾在企業實習的吳頔同學激動地說:“看到親手參與過的衛星順利入軌,感覺無比自豪?!痹诂F場目睹發射過程的范宇航老師表示,現場觀察到的火箭發射細節,將成為后續教學的鮮活案例,讓理論更接地氣。
值得關注的是,學校已明確規劃在校內建設衛星地面站,建成后,學生可在校園內完成衛星跟蹤、信號接收與數據分析,直接對接企業科研任務,實現“把航天實驗室建在校園里,把產業項目搬進課堂中”。吉利學院也將圍繞航空航天領域,從課程改革到科研平臺建設,從衛星制造到發射升空,用真實項目鍛造學生的能力與視野,推動產教融合從“合作”走向“共育”。學校也將進一步攜手產業伙伴,打造“人才共育、課程共研、項目共做、平臺共享”的航天人才培養新生態,為我國商業航天事業輸送更多“懂技術、善實踐、能創新”的新生力量。(吉利學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