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經貿格局正經歷深刻變革,為企業全球化經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構建更具韌性、靈活性和可持續性的全球供應鏈體系,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核心議題。
畢馬威中國在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上發布《中國對外綠地投資:從“走出去”到“走進去”,深入本土化運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全球對外綠地投資的整體態勢、中國對外綠地投資的發展階段與特征、關鍵環節的挑戰與應對策略,以及未來趨勢進行了全面剖析,為中國企業海外綠地投資提供從“出?!钡健霸钡南到y性洞察與實操指引。
《報告》指出,相較于跨境并購易受文化沖突和整合難題制約的特性,綠地投資憑借自主建設生產基地與供應鏈網絡,展現出更強的戰略定力與可持續發展潛力。
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中國主管合伙人李瑤表示,中國對外投資的產業結構從傳統的制造業向高科技、低耗能等高附加值領域轉型,尤其是在數字經濟、綠色能源等領域的投資逐漸成為新的增長點,帶動中國企業對外綠地投資規?;厣?。
近年來,數字基建、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領域已形成示范效應,不僅成功突破技術標準輸出瓶頸,更通過全產業鏈布局重塑“中國制造”國際形象,為全球產業鏈穩定與重構注入新動能。
《報告》結合畢馬威中國的實踐經驗,提出了覆蓋投資全周期的服務方案。例如在前期籌備階段,投資選址尤為關鍵,需綜合評估當地勞動力資源、基礎設施完備度、產業鏈與供應鏈條件、優惠政策等因素。進入本土化運營階段,企業可通過財務合規調研、海外財務體系規劃、兩國核算差異分析以及財務數字化落地等一系列舉措,在復雜投資環境中有效實現財務目標,保持市場競爭優勢。
報告顯示,畢馬威中國依托全球近60個投資熱點區域的專業團隊,涵蓋歐美澳傳統市場及東南亞、拉美、中東等“一帶一路”新興區域,為企業構建從供應鏈體系管理到本土化運營落地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助力企業實現從地理空間拓展向價值鏈深度整合的升級,推動對外投資從“走出去”向“走進去”轉變。
從“走出去”到“走進去”,不僅是地理空間的延伸,更是經營理念與運營模式的深刻變革。畢馬威中國此次發布的《報告》,為中國企業全球化提供了清晰的路線圖,揭示了未來競爭的關鍵在于本地化深度、合規能力與供應鏈韌性。(文/梁長玉)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