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鄉村振興征程中,兩股力量正蓬勃生長。一邊是承載著上海味覺記憶的非遺醬菜,在堅守傳統技藝中拓展新市場;另一邊是依托自動化技術的農產品分揀中心,以現代效率重塑農業產業鏈。
它們分別對應了上海某醬菜調味品廠有限公司與上海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兩家企業雖路徑不同,卻同樣在中國光大銀行上海分行“金融活水”的滋養下,成為上海農業“守正創新”的生動注腳。
百年非遺醬菜借金融之力走出新天地
“這批發往商超的醬油,要經過18道傳統工藝發酵,多虧了新增的2000個發酵缸,產能跟上了!”上海某醬菜調味品廠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先生望著車間里整齊排列的陶缸,語氣難掩喜悅。
從一家手工作坊起步,這家醬菜生產企業的制作技藝已傳承百年,被列入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產品不僅走進西貝、泰康食品等知名餐飲品牌,更因獨特風味成為媒體報道的“網紅產品”,月銷量穩定在300噸以上。
傳統工藝的傳承,離不開現代經營的支撐。2024年,企業計劃拓展與芭比饅頭、山姆超市等新客戶的合作,但擴產所需的設備與原材料儲備資金一度成了制約發展的“攔路虎”。光大銀行上海分行在調研中發現,企業雖為微型企業,卻經營穩定,有著非常扎實的訂單基礎,且納稅評級為A級。而且企業積極投入鄉村振興事業,參與“企業+基地+農民”產銷對接項目,解決農戶蔬菜銷售渠道,每月就近收購原料近20噸,讓本地村民能增加就業機會、參與生產銷售、分享產業利益。
光大銀行上海分行迅速為這家企業提供5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并通過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法定代表人個人連帶責任保證”的組合擔保模式,既降低了融資門檻,又控制授信風險。
朱先生欣慰地表示:“這筆資金不僅能置換部分舊有貸款,還能新增生產線,預計年產值可提升2000萬元?!比缃?,廠里的新設備已投入使用,非遺醬菜正通過現代化渠道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自動化分揀 金融支持為農產品插上“效率之翼”
另一新農業賽道上的上海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定位為“現代化農業產業鏈服務商”,已服務于上海超5000家果蔬門店及食堂,并對接多家大型企業及事業單位。
公開信息顯示,該公司旗下自有品牌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打造了直播、小程序平臺和合同訂單多渠道并行的銷售網絡。
農產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往往受制于分揀效率低、資金周轉慢。企業承接的水蜜桃分揀業務,需要投入自動化設備、租賃倉儲空間,而前期上游采購農產品需預付貨款、下游回款又有賬期,資金壓力顯著。
了解企業痛點后,光大銀行上海分行依據企業經營數據,量身定制2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方案。該貸款采用“企業主及配偶連帶責任保證+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0%擔?!蹦J?,契合企業輕資產特性,又借助政策性力量分散風險。
有了資金支持,該企業的分揀中心不僅通過設備更新、技術升級提升了水蜜桃分級效率,還帶動周邊農戶統一標準種植,預計年增收近百萬元。
如今,通過高效供應鏈,水蜜桃等浦東本地特色農產品可以更短的時間、更新鮮的狀態直達全國消費的者餐桌。
讓傳統技藝守住“上海味道”,讓現代農業跑出“上海速度”。兩家小微企業的成長突破,背后是光大銀行上海分行金融活水對涉農產業的精準滴灌。
光大銀行上海分行通過靈活適配的信貸模式,助力老字號非遺工藝提質擴產、推動現代農業分揀增效降本,使傳統技藝與現代運營得以深度融合,不僅破解了兩家企業的資金瓶頸,更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直接帶動企業增收、農戶增效,延伸了農業產業鏈價值,成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光大銀行上海分行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