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東財經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黨委副書記陳小璇帶領“麟創助農實踐團”前往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沙田鎮開展為期7天的社會實踐活動。產品設計系主任敖景輝、副主任刁培煌、輔導員丘慶達、韓奇、陳琪、美育教研室潘瑩瑩一行同行。
團隊成員及老師出發圖
調研訪談活動:深挖麒麟文化 體察農產實情
帶著“如何讓傳統文化與農產品結合”的思考,實踐團首先來到沙田鎮麒麟文化館。在沙田鎮東澳村書記助理的講解下,團隊系統了解了麒麟文化的精神內核與歷史淵源。
實踐團成員仔細觀摩麒麟形象的細節特征,從傳統紋樣中尋找可轉化的設計元素?!镑梓氲脑煨屠锊刂耖g智慧,這些圖案如果能用在農產品包裝上,既能體現地方特色,又能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文化?!睍浿碚f。團隊成員邊聽邊記錄,不時用鏡頭捕捉紋樣細節,為后續設計積累素材。
參觀沙田鎮麒麟文化館
次日,麟創助農實踐團采訪了東澳村村委張書記。張書記詳細介紹了村里的基本情況,東澳村歷史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蘊滋養著這里的一方水土。他還深入講解了東澳村傳承麒麟文化的歷史脈絡,特別提到麒麟中木、水、火、土、麟。這一獨特的文化符號承載著當地的精神傳承。同時,張書記還介紹道,村里澆灌農產品的水源來自山上,是無污染的天然好水,這為農產品的優良品質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些信息讓實踐團對當地的文化與農產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團隊成員與村委書記訪談
離開文化館后,在書記助理的帶領下,實踐團走進沙田鎮的田間地頭。種植戶們正在田間勞作,看到實踐團來訪,熱情地介紹著作物的生長情況和品質特點。實踐團成員蹲在田埂邊,仔細觀察稻穗的形態、荔枝的果形,用相機記錄下作物的細節特征。他們注意到,當地農產品包裝缺乏統一的視覺標識,難以在市場中形成辨識度。
交流探討實踐:凝聚設計共識 明確改進方向
為確保包裝設計貼合實際需求,實踐團與沙田鎮團委負責人黃懿苗、文化站站長林雅琪、宣傳辦業務骨干鐘巧燕召開座談交流會。會上,林雅琪站長提出了對包裝設計的要求,希望借助設計推廣品牌,提高附加值,通過包裝升級提升農產品價值,從而在產量有限的情況下提升農戶收入。沙田鎮團委負責人黃懿苗結合本地文化特色提出建議:“包裝要處理得既傳統又現代,讓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都能接受?!毙麄鬓k業務骨干鐘巧燕則從市場角度補充:“包裝要考慮不同產品的特性,同時突出產品賣點,比如麒麟菇要求透氣、大米要求密封等?!?/p>
針對現有包裝的不足,雙方展開深入分析:一是包裝上缺乏農產品元素,未能體現地域特色;二是設計普通,吸引力不足。實踐團認真記錄各方意見,決定在后續設計中重點解決這些問題,兼顧文化性、實用性和市場性。
團隊與對接方溝通包裝設計方案
座談會后,實踐團成員了召開內部討論會,將收集到的建議整理分類,進一步細化設計方案?!斑@次交流讓我們的思路更清晰了,設計不能只追求美觀,更要符合農戶的實際需求和市場的接受度?!眻F隊負責人說。
實踐意義與展望:注入青春動能 助力融合發展
經過緊鑼密鼓的設計,團隊成員根據調研要求和各方意見,率先完成了大米包裝的設計初稿。初稿巧妙融入了麒麟文化元素,也受到了對接方的表揚。這一初步成果讓實踐團備受鼓舞,也為后續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麒麟米設計稿初稿
下一步,實踐團將結合本次調研所得和各方意見,進一步完善大米包裝設計方案,同時全力推進其他農產品的包裝設計工作,爭取早日形成系列化的包裝方案。力求讓每一件包裝都成為傳播麒麟文化的載體、提升農產價值的幫手。此次實踐活動讓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社會實踐是連接校園與社會的橋梁,只有深入基層、了解實情,才能讓所學知識真正服務于實際需求。未來,隨著設計方案的落地,麒麟文化將以更鮮活的方式走進大眾視野,為沙田鎮農文旅融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廣東財經大學麟創助農實踐團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