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由網易LOFTER主辦的首屆“無界同人文學大賽”在浙江杭州蝸牛讀書館圓滿閉幕。大賽以“打破創作邊界,讓世界感受文學的力量”為主題,自7月17日啟動至8月17日截稿,共吸引4.6萬余名創作者參與,累計收稿3.3萬余篇。作品題材豐富、風格多樣,展現了當前文學創作的活力與多元風貌,也體現出同人文學作為一種新興創作形態的廣泛群眾基礎和文化潛力。同日,同人文學沙龍也成功舉行。
沙龍聚焦:文學破壁與產業共生的雙重敘事
在“破壁—重劃文學疆域”分論壇中,知名文藝評論家肖驚鴻指出,同人文學已成為當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聚合了中國重要的青年文化力量,是文學創新和作家培育的重要途徑。魯迅文學獎得主黃詠梅提到傳統文學是“一個人的戰爭”,依賴作家個人生活經驗與人性體察,引發讀者共鳴;同人文則以“集體情感共鳴”為基礎,更需要關注讀者反饋,兩者難點不同。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副院長夏烈表示,同人文學本身就處于人類文學文化傳統脈絡中,當下年輕創作者更以“論壇體”“彈幕體”等跨媒介敘事手段拓展著文學的表達疆界。
三位專家一致認為,當前同人文化創作生態活躍,正處于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同人文學以內生的情感共鳴與集體創作為動力,不斷挑戰文學的固有范式,拓展敘事創新的可能性。LOFTER則通過平臺功能與大賽機制,為這一進程提供了土壤與舞臺。LOFTER在推動創作多樣性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構建出創作者與讀者間彼此哺育的良好文學生態。
在“共生—再拓文化版圖”產業論壇中,中國網絡作家村運營總經理沈榮指出,同人創作已從群眾創作發展為產業創新的重要引擎。它通過填補原作敘事空白、反哺官方內容開發,有效延伸了IP生命周期。他強調,LOFTER為這類創作“提供了充滿養分的土壤”,用平臺價值讓創作者有機會實現從個體創作到產業連接的跨越,推動同人經濟與文化產業生態進一步融合。蝸牛讀書館館長周逸則從年輕用戶閱讀偏好改變的角度出發,分享其看到當代年輕人不止看熱點,更追隨熱愛。他指出同人文化為年輕人提供了情感共鳴與自我實現的渠道。
湖南文藝出版社燈塔事業部部長李穎指出,越來越多同人作者通過LOFTER等平臺孵化成長為職業作家。她鼓勵創作者在保有初心的同時提升故事獨立性與世界觀架構能力,并肯定LOFTER因其“包容與多元”的社區特性,成為創作者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助力。LOFTER運營負責人安雨系統地介紹了平臺支持創作者從“為愛發電”到“以愛為業”的多維舉措,包括“冷圈扶持計劃”“啟明計劃”、創作學院賦能體系及高比例分成的“禮物計劃”等,并分享真實案例來體現平臺在創作者可持續成長中的積極作用。
LOFTER平臺:架構創作與產業的橋梁
“無界同人文學大賽”是LOFTER推動同人文學價值重塑的重要實踐。通過引入權威評審、設立高認可度獎項、舉辦跨界沙龍,大賽構筑了傳統文學與同人創作的對話通道,拓寬文學的界定維度。此外,LOFTER通過日常運營與產品機制創新,持續構建健康、開放、具備商業潛力的創作生態,在青年文化與數字內容產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首屆“無界同人文學大賽”的成功舉辦,展現了同人文學在突破創作邊界和推動產業融合方面的積極探索。LOFTER多年來堅持為創作者提供舞臺,尊重創作自由與文化多樣性,為熱愛文學的人們提供了持續發展的路徑。如肖驚鴻所言:“在LOFTER身上看到一種元氣,一種向上之力,一種持續十四年未改的、為創作者提供舞臺的堅持?!边@份元氣,正源自平臺對創作自由的尊重、對文化多樣性的維護,以及對每一種想象力的鄭重對待。介于文學的星空與創作的土壤之間,LOFTER讓熱愛獲得持續發展的路徑。(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