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這個暑假,參與第三屆“金融報國”專項暑期社會實踐的44支隊伍、60余名教師、300余名學生圍繞“金融助力鄉村振興”“金融支持企業出?!眱纱笾黝}進行實地調研、深度訪談、合作共建,探究金融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密碼”,讓青春在火熱的社會實踐中持續閃光。
鏡頭記錄了同學們在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銀行網點專注求知的身影,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調研記錄與思考,是青春對“金融報國”最生動的注腳。
立世界觀、抒中國情,世界眼光下的企業出海
“企業要出海,金融必先行!”金融管理學院院長、“G60產融航道”團隊指導老師張云在與團隊成員溝通時著重強調。為助企業破解國際化難題,團隊聚焦長三角G60走廊“產融耦合”對科創企業出海的賦能效應,圍繞相關企業開展深度調研。
“調研是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觀察,要帶著問題進企業,既看創新成果,也求解決真實困境?!彼钨R老師在企業座談會上如是說。在兩位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團隊成員結合指數核心維度與測算邏輯,掌握數據收集標準、指標權重設定及統計分析方法,并嘗試構建“金融需求畫像—風險評估模型—服務匹配方案”的全鏈條支持體系,有效推動金融資源與企業出海需求精準匹配,助力企業突破資金瓶頸、降低跨國經營風險,讓調研成果與數據庫價值真正轉化為金融賦能企業揚帆出海的實戰動力。
為探尋金融機構如何支持中小企業出海,“種金少年闖藍?!眻F隊走進上海農商銀行,探尋“鑫易跨境”業務產品的賦能邏輯。團隊成員重點關注產品如何化解“融資難、關稅高、合規風險大”的鏈條障礙。從系統自動識別、區塊鏈追蹤等技術優化審批實現涉農活體種苗企業資金“一日到位”,到聯動出口信用保險與政府風險補償機制構建“三位一體”保障網,每一項創新都直指企業出海的堵點。
這次實踐調研也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金融支持企業出海,靠的是技術賦能提升效率、機制創新分擔風險、生態協同拓寬路徑,為嘗試用所學金融知識解決當前出海困境,理解中小涉農企業“走出去”的金融支撐提供了鮮活樣本。
當國家支持企業出海的戰略布局展開,金融報國隊伍挺進產業深水區?!耙粋€縣城,就靠水晶和穿戴甲,是如何做了全世界的生意?”
帶著這個問題,“晶甲天下”團隊實地探秘“世界水晶之都—東??h”雙產業“全球出圈”之路。在指導老師徐同飛和單泓睿的帶領下,團隊成員陸續前往江蘇省連云港市東??h黨群服務中心、中國銀行網點和跨境電商園。
通過實地探訪、深度調研,團隊認識到:“黨建強基”“金融活血”“外貿拓路”三大模塊的積極推動與深度融合,對“水晶和穿戴甲”的發展發揮了巨大推動作用。以往只能在課堂上學習到的金融知識,在東??h的水晶產業發展案例中愈發鮮活,團隊成員紛紛表示:“東??h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金融案例分析課,這一趟不虛此行!”
家國情懷中的鄉村振興
“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方向在哪里?堵點在哪里?痛點在哪里?我想這才是我們團隊最應該關注的點?!痹凇般魈锝鹚胄£牎毖杏憰?,指導老師吳婷婷和唐旭君說道。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在國家大政方針的引導下,團隊在今年暑假駐守松江田黃村,圍繞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與鄉村振興政策,錨定大米產業鏈,深入田間與產業前沿,洞見金融活水滴灌關鍵環節、化解瓶頸的路徑,把握“松江模式”內核與挑戰,探索金融賦能產業升級、促農增收創新方案,收獲了豐富的成果?!耙涣C讈碇灰?,守護大國糧倉,咱們金融青年也要貢獻自己的力量!”隊員徐胡可可的感嘆道出了實踐的收獲。
探尋特色產業振興密碼、反哺桑梓成青年自覺。雉水鏈金團隊深入江蘇如皋探尋黑塌菜產業振興密碼。來自如皋的錢子晨同學分享了他的觀察:“看到家鄉的黑塌菜,通過‘訂單農業+普惠貸款’模式,由合作社統一收購加工,再借助電商平臺和冷鏈物流賣向全國,農民收入穩定增長。這讓我思考,未來能否用金融工具幫助更多家鄉特色農產品建立這樣的產業鏈?”
團隊成員們搭建實踐框架,圍繞“‘黨建鏈’下‘科技+金融’雙核驅動”,聚焦種源研發、智能種植、訂單穩農等核心,最終形成“種源研發—智能種植—訂單穩農—加工增值”全環節的總結報告。團隊成員提煉出“聯農帶農、加工增值”等振興密鑰,同時也提升了服務家鄉農業發展的金融專業能力。
解碼“一村一品”金融賦能路徑中,金融管理學院鄧鳴茂老師協同馬克思主義學院胡婷輔導員,率“蓮鏈有金”小隊深入江蘇省南通市新宇村解碼“一蓮一產業”致富密碼。從生態農場的蓮花池,到飄香的加工工坊,再到村委會的“信用積分”公示欄和農商銀行的“普惠數智貸”終端機前,都留下了學生們探究的身影。
在村委會,隊員們饒有興趣地研究“信用積分”如何與貸款額度掛鉤。隊伍洞見金融全鏈條賦能產業的核心作用,并嘗試結合專業知識,將普惠金融與鄉村治理協同創新,為新宇村帶來更多的金融資源支持、多元化金融服務供給以及金融賦能鄉村發展的長效機制,最終實現鄉村經濟提質增效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雙向提升。
金融小站、匯育人心
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推進實踐育人走深走實,金融管理學院成立“金融報國”專項暑期社會實踐臨時黨支部,強化政治引領與實踐導航。黨委書記坐鎮指揮,學院院長一線指導,支部書記講授專題黨課,將黨的創新理論有機融入實踐選題、調研、總結的全過程,并與全國各地的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共建“金融小站”,以黨建為引領,深化產學研合作,匯聚基層治理智慧、行業實戰經驗與鄉土力量。
一座座“金融小站”的落地生根,如同搭建起一座座橋梁,讓學校與行業的合作紐帶更緊密、互動更深入。在老年大學、鄉村小學、金融機構,青年學子既是調研者、實踐者,也是志愿者、宣傳員。地方黨政干部、產業帶頭人、銀行專家組成一線行業導師,以鮮活經驗為青年學子打開了觀察基層、理解金融的窗口。
在田間地頭,導師們帶領青年學習科技興農的生動實踐;在外貿企業,導師們帶領青年研究企業“出?!钡臋C遇挑戰;在學校課堂,導師們深入為青年提供行業最新動態和學科競賽指導。學校和金融機構共同開展金融技術創新、風險管理、數字普惠金融等方面的研究,在提升學校服務社會貢獻度的同時,幫助學生提前了解社會、適應社會,深化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家國情懷的認同,使社會大課堂成為汲取智慧、錘煉本領的成長沃土。
金融報國,矢志不渝!從糧食安全到企業出海,從非遺煥新到鄉村建設,上經貿大師生同心,躬身力行,將金融智慧書寫在廣袤大地。這份以實踐熔鑄的擔當,必將匯聚成服務國家戰略、與時代同行的磅礴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