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余村之行,讓我深刻感受到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訴說‘兩山’理論的實踐故事。站在‘兩山’紀念碑前,聽著礦山變公園的故事,我們更加理解了‘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跨越,是黨建引領下的生態修復,讓破損山體長出了綠,長出了鄉村旅游的新活力?!鄙虾ν饨涃Q大學國際組織學院(貿易談判學院)國際政治專業的尹韻涵同學在和團隊伙伴調研安吉余村的生態轉型后感慨地說。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際,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校團委、教務處聯合開展的“走中國 看發展”暑期專項社會實踐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
據介紹,校內外54支實踐團隊、近400名師生分赴浙江、安徽、貴州、云南、北京、上海等14個省市自治區,以跨學科融合、跨地域調研、跨學段協同的深度實踐,通過實地調研20年來我國城鄉生態治理與修復實踐、綠色經濟轉化路徑、生態文明制度,生態文化傳承與保護,用青年視角解碼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方案”,為新時代綠色發展注入青春智慧與實踐力量。
“兩山”理念發源地安吉余村,這個昔日的采礦區如今成為游客絡繹不絕的生態打卡地。馬克思主義學院楊怡瑩老師指導,國際組織學院(貿易談判學院)國際政治專業金子涵同學帶隊的實踐團隊深入青來集產業園區,探尋數字化技術如何為傳統產業插上綠色翅膀;駐足宋茗茶博園,見證茶文化與生態農業、鄉村旅游的深度融合。
聚焦“生態治理與修復”的時間團隊在安徽蚌埠市龍子湖通過實地考察、居民訪談、問卷調研等方式,解碼這片水域從“水質惡化、泥沙淤積的臭水溝”到國家4A級風景區的蛻變奇跡—生物菌群凈化技術、“夢之園”生態調解項目、河長巡河APP智能監管,構建“技術—制度—人文”三位一體治理體系。
馬克思主義學院張朋林老師指導,金融管理學院熊梓亦同學帶隊的社會實踐團隊走進云南大理市,深刻體會到洱源在踐行“兩山”理念上的努力,通過全面參與的方式,在生活、商業、農業污水等領域精準治理筑牢洱海源頭防線,把海菜花產業等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收益,讓人民群眾共享生態治理成果。
在新疆喀什,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喀什大學、喀什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師生共同組成的調研隊伍,赴喀什地區莎車縣、澤普縣,圍繞生態援疆開展專題調研。
團隊走訪澤普縣金湖楊國家森林公園,與援疆干部及管委會人員座談,實地察看胡楊林生態修復成果,了解上海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不僅激活了胡楊資源的生態與經濟價值,更成為推動民族團結、鄉村振興的典范。在莎車縣戈壁林草作物豐產增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團隊實地見證企業如何通過荒漠土壤改良、節水灌溉等技術,在茫茫戈壁上打造出“豐產良田”,用綠色技術詮釋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內涵。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青年學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在社會大課堂中沉浸式感悟生態變遷的歷史脈絡,在田野調查中錘煉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在服務基層中踐行青年擔當,在實踐中讀懂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系統邏輯,以治理修復筑基、用綠色經濟賦能、靠制度創新固本、借文化傳承鑄魂。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學子們在調研中深刻認識到,“兩山”理念正在基層煥發強大生命力,紛紛表示要做綠色發展的踐行者,讓青春綻放在美麗中國建設的新征程上。這場跨越地域的青春行動,不僅是知行合一的思政課,更是青年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命題的響亮回答。(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