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態建設題材的紀錄片《弓弦上的春天》于8月13日上午舉行看片會。生態建設、紀錄片創作和歷史文化領域的權威專家與影片出品團隊、創作團隊共同觀影,進行了座談交流。
該片由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委、杭錦旗人民政府與北京華益星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集團)聯合出品。以黃河“幾”字彎頂點的庫布齊沙漠為地理坐標,完整呈現了以庫布齊沙漠治理為代表的中國治沙工程從生存抗爭到科學治理,再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的三重跨越。探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核心理念,以及生態建設的時代意義、現實意義。
影片監制、總策劃岳琰彥發言中提及,團隊在創作過程中本著精益求精的態度,在人物故事的甄選上力求精準,力求真實動人;影片通過微觀敘事折射宏大歷史,以杭錦旗人民與庫布齊沙漠七十年的命運交織為縮影,展現了中國北方荒漠化防治進程中人與自然從對抗到共生的文明史詩,生動呈現了生態治理的中國智慧與堅韌力量。
看片現場,中國視協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視協行業電視委員會顧問陳宏盛贊:“影片是一部現實主義的紀錄片力作。通過反映庫布齊沙漠七十年的變化歷程,杭錦旗人投身沙漠治理,創造生態建設奇跡,為全球提供中國樣本,傳遞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整部片子里體現了治沙精神和中國人的生態觀念,同時深化‘人與自然共生’的哲學觀,平衡宏觀敘事與個體命運,進而上升到人文精神層面,觀眾會在其中得到很好的觀影體驗?!?/p>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朱勤效表示:“我看過后有四點感受。美,畫面美,文字美,片子很靈動。真,是一部科學的紀錄片,科普度很高;實,選擇的人物樸實,語言樸實;新,體現時代的變化,展現了新時代庫布齊沙漠治理的發展變化,呈現出充滿活力的新面貌?!?/p>
《中國電影報》總編輯張晉鋒用“嚴謹、扎實、感人”三個關鍵詞概括了這部反映庫布齊沙漠治理成就的紀錄片。他認為該片創作態度嚴謹扎實,解說詞功底深厚且風格激昂,通過影像與故事的巧妙融合直擊人心。這部作品憑借獨特的藝術表達,實現了紀錄功能、普及功能與審美功能的三重價值統一,是一部兼具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優秀紀錄片。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融媒體研究委員會副秘書長史哲宇講到:“這部紀錄片既有歷史的維度和深度,又有很多鮮活的人物故事,兼具思想緯度和表達緯度。主題鮮明,圍繞生態改善來展開敘述,對近些年生態文明思想的認知、傳達都非常精準。影片中的案例也很感人,比如有一個主人公,家里房子幾次被風沙吹倒,隨著生態治理,終于安家樂業,故事落在了一家人的溫暖現實主義的質感上,打動人心?!?/p>
兩位生態領域的專家對影片也表示高度認可,認為影片由點及面系統反映了庫布齊沙漠的治理過程與成果,“將硬核工程轉化為人文表達”,很有看點。
最后,杭錦旗委常委、旗人民政府副旗長阿拉騰達來發言中強調:影片初衷是要緊扣生態文明建設這一時代主題,以黃河“幾”字彎懷抱下的庫布齊沙漠生態治理為切口,用寫實的手法真實記錄杭錦旗幾代人接續奮斗、矢志不渝防沙治沙的艱辛歷程。影片中展現出了杭錦防沙治沙群體堅韌不拔、敢為人先的精神面貌和生態治理技術手段的迭代升級、推陳出新,呈現庫布齊沙漠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華麗轉變。希望影片的展映,弘揚與時俱進的生態治理理念,更加激勵我們繼續前行、守護綠色家園,以實際行動推進“三北”六期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奮力打贏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此次看片會的成功舉行,讓更多人了解到杭錦旗在生態治理歷程中取得的成果,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深入思考,堅定了生態建設的信心。(華益星辰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