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假,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軌聚眾智”青年實踐團隊赴上海地鐵4號線西藏南路地鐵站開展實地調研,致力于用所學知識探索,提升上海地鐵的效率與服務。
依托上海深化黨建引領“多格合一”治理背景,團隊聚焦于提升地鐵站點與周邊社區的協同效率。在上海地鐵第三運營公司支持下,團隊自七月起對上海南站站、婁山關路等七個站點開展了“全面體檢”。
深入調研發現,治理成效顯著,婁山關路站改造盲道,方便行動不便的乘客;紫竹高新區站優化施工,減少客流影響;文化服務有亮點,虹口足球場站添海派元素,紫竹高新區站建美育長廊;新技術與公眾參與見效,上海南站免二次安檢,高峰效率提三成;婁山關路站用大數據引導客流,更順暢。
同時,團隊通過調研明確了地鐵服務的關鍵挑戰。盡管乘客整體滿意度達 83%,標識、換乘獲認可,但 74.47%的乘客覺得高峰時通道太窄,還有人希望優化安檢、多加座椅、改善信號,設施短板影響了體驗。
宣傳上,超半數人不了解“多格合一”等服務,76.6%都盼著多宣傳,看來這需要加強推廣,讓大家都知道這些好舉措。
針對信息互通與協同行動的需求,團隊發揮會計數據分析專長和創新思維,提出構建連接地鐵、社區、商戶、公交等多方主體的信息共享平臺。
為驗證思路,團隊在西藏南路站深度試點,訪談超80位相關方收集需求。團隊將調研形成的12項建議提煉為6條更具操作性的方案,并據此形成了針對該站點的實施建議。核心合作方向包括:共建志愿者聯盟服務高峰及節假日;開展安檢員關懷活動;組織常態化安全宣傳進社區、進學校;共建融合網格文化的地鐵文化長廊。
上海地鐵第三運營公司熊偉書記表示,團隊提出的信息共享平臺構想和數據輔助協調建議,為深化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新視角,是落實“多格合一”、打造智慧高效“城市樞紐”的寶貴探索。
我國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提升城市功能及品質成為當今時代當務之急。團隊形成的站點改進設想及推動探索的大客流志愿服務機制,不僅為優化地鐵站域治理、服務“15分鐘社區生活圈”貢獻了青年智慧,也為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提供了有價值的本土實踐參考。
指導老師施毅婷點出了實踐的核心價值,“引導同學們發現散落在各處的信息背后所蘊藏的治理潛力,并通過信息平臺推動多方協同,這正是將會計專業的數據思維應用于公共治理的生動實踐?!边@群青年學子的實踐,展現了上海在深化基層治理創新上的探索。他們相信,堅持推動信息互通、優化協作流程、注重細節改進,必將為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貢獻力量。(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