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貿易格局深度調整,中歐作為重要經貿伙伴,在電動汽車領域的互動牽動全球產業鏈神經。過去“市場換技術”的單向模式已被顛覆,中歐產業角色正逐漸走向“競合”新格局。
這種“競合”格局由三類趨勢組成:中國電動車整車及供應鏈加速歐洲本土化,歐洲車企增持中國電動車及零部件企業,雙方在中歐兩地成立合資公司聯合研發。
隨著中歐電動車產業鏈的協同效應開始釋放,中國車企加速歐洲本土化布局,與此同時,歐洲車企對中國零部件的依賴度持續提升,為具備技術優勢的供應商創造了增量空間,泰祥股份便是受益企業之一。
歐洲車企電動化轉型催生的輕量化需求,讓泰祥股份的精密鑄造技術有了用武之地——電動車對續航的極致追求,使得相關輕量化零部件材料需求逐步提升,而這正是泰祥的強項。這家專注汽車零部件28年的“專精特新”企業,憑借鐵型覆砂鑄造等核心技術,成為大眾集團全球A級供應商。泰祥股份2024年年報顯示,該企業持續穩固主要客戶的市場份額并尋求增長,獲得了大眾集團旗下大眾、奧迪、斯柯達品牌的多個差速器殼體的項目定點。其海外業務占比穩步提升,覆蓋多個歐洲核心工廠。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這類在電動汽車領域積累的貿易優勢,也正為機器人產業的全球布局奠定基礎。由于新能源汽車與機器人對輕量化、高精度傳動、高效動力系統的共同需求,兩產業存在大量共通的零部件和技術路徑。像泰祥股份這樣扎根細分領域、具備技術壁壘與國際視野的企業,將成為連接中歐汽車與機器人產業的重要紐帶,在“技術復用-成本降低-場景拓展”的正向循環和產業鏈全球化布局中充分彰顯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