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消費產品供給嚴重不足是制約銀發經濟擴容的主要因素。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老年用品有6萬多種,其中日本市場有4萬多種,中國市場僅2000多種。
知名銀發經濟研究者、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梁長玉認為,銀發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3.1億?,占總人口的22.0%。人口老齡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成為我國的基本國情,老年人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提升,正在重構中國消費市場的邏輯。
2025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敝袊鳛槭澜缟侠夏耆丝谧疃嗟膰?,銀發經濟正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梁長玉表示,很多企業對銀發經濟的認知和理解不足,許多企業認為老年人消費能力弱,市場份額不大,投資回報率難以保障,或者仍然將銀發經濟簡單的歸類為養老、旅游和醫療。這些固有的認知,導致企業缺乏開拓新領域的動力,產品和服務創新乏力,難以為老年群體提供多層次、高品質和專業化的產品與服務,最終形成市場供給體系和服務能力不能滿足銀發群體的消費需求。
“銀發經濟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產業?!?nbsp;銀發經濟不僅僅是養老、旅游和醫療,而是一個多維度、涉及面廣和產業鏈長的綜合經濟體系,發展銀發經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既利當前又惠長遠。
掘金銀發經濟新賽道,企業要重新認識“新老年人”群體。他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代受益者,普遍具有較高教育水平和職業素養,擁有開放的消費心態和日益增強的數字能力,愿意了解新事物和嘗試新的生活方式,在旅游旅居、健康穿戴設備、AI智能產品、適老化家居、輕醫美、社交活動、運動健身和文化娛樂等多個領域展現出強勁的消費潛力。
梁長玉建議,企業要把握“新老年人”群體品質化、悅己化新需求,強化產品和服務創新、打造智慧健康新業態,豐富銀發消費產品和服務供給,通過供給側創新激活銀發消費市場。
梁長玉認為,順應“新老年人”群體消費升級趨勢,能找準不同年齡段老年群體缺什么、要什么,有針對性地創新產品和服務供給,將成為企業在銀發經濟中的核心競爭力。
守護夕陽美好,打造朝陽產業!銀發經濟長期需求剛性顯著,預計2030年規模將達25萬億元,到2050年將為社會提供1億個就業崗位。隨著“新老年”群體消費需求日趨多元,滿足他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的新業態迎來高速發展。
醫療陪診服務
每個醫院都有著不同的專業優勢和診療特長,看病怎么選?獨生子女一代工作繁忙,父母就醫誰來陪護?異地就醫兩眼一抹黑怎么辦?還有醫院復雜的掛號系統、跨科室就診流程以及數字化設備的操作障礙,更是構成了老年群體的"就醫數字鴻溝"。
醫療陪診師服務順應市場需求而生,逐漸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接受。近年來,醫療陪診服務市場發展迅速,據專業機構預計,到2027年市場規模將達100億至200億?,從業者月收入達8000-1.5萬元,高端醫療陪診師年薪達30萬元左右。
中安滬安城市運營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COO)尹馨賢認為,醫療陪診服務是應對現實痛點的服務,許多老人面臨“看病難”,子女工作繁忙,醫療流程復雜,甚至語言障礙(異地就醫)等問題,陪診服務提供全程陪伴,包括預約掛號、陪同檢查、記錄醫囑,甚至心理疏導,填補了家庭照護的空白;經過專業培訓的陪診師能夠掌握醫療信息,提高就醫效率,是伴隨人口老齡化進程出現的剛需,也是社會現代服務業的進步。
目前,陪診服務正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尚存在職業認同模糊、服務標準缺失、監管體系待完善等問題,尤其是需求和供給的信息存在斷流。
據了解,中安滬安城市運營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醫療陪診師在線”正在緊張的籌備當中,上線后經過規范培訓的醫療陪診師都可以免費注冊,在線接單;有醫療陪診需求的消費者可以在線查詢醫療陪診師的證書,服務評價和在線下單。
適老化產品供給
適老化產品是銀發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銀發族的生活質量和安全。擴大適老化產品供給,推動產品提質創新,可以有效激發市場新活力。
梁長玉觀察發現,結合智能技術和適老化功能的產品深受市場歡迎,家居智能設備?(包括智能藥盒、適老化家具、助起沙發、防滑座椅、健康監測設備等),健康穿戴設備?(監測血糖、心率、血壓的手表手環、AI助視眼鏡、防走失定位器、助聽設備等),智能護理與康復類產品,以及家居適老化改造的增長尤為突出。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適老化產品數量明顯增長,適老化產品新增2.87萬種,同比增長255.2%。其中,居家安全產品新增0.2萬種,同比增長220%;健康監測設備新增0.1萬種、同比增長8%。
綜合來看,適老化產品和適老化改造增速顯著,但供給規模和人口基數相比仍存在明顯不足,市場可開發空間巨大。
興趣創業,銀發直播成為新勢力
抖音、快手和視頻號平臺成為銀發族的網上聚集地,數字經濟將迎來一股不可忽視的“銀發浪潮”。知名銀發經濟研究者、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梁長玉觀察發現,“新老年人”群體正逐漸成為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參與者,短視頻是他們融入數字社會的重要入口。
數據顯示,銀粉人群在抖音主應用月度活躍用戶為1.74億銀,極速版為0.95億;快手主應用月度活躍用戶為0.96億,極速版月度活躍用戶為0.83億;
一個值得關注的新現象是,銀發群體正從內容消費者轉變為創作者,在抖音平臺60歲以上創作者累計發布超6億條視頻,獲贊超400億次。
白發人創造的流量,匯聚成真正的能量!榮獲”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集體獎的13位”銀發知播”平均年齡77歲,包括院士、教授等專家學者,他們通過短視頻傳播專業知識,展現老年群體的社會價值。
銀發網紅崛起為直播帶貨新勢力。銀發網紅憑借豐富的人生閱歷,對科學知識的嚴謹態度和對傳統文化生動有趣的講解,很快俘獲了越來越多網友的心,成為直播間的一股清流。
銀發直播的內容涵蓋了生活趣事、家常美食,旅途見聞、非遺文化、傳統手藝、時尚生活等領域,因“反差萌”效應甚至吸引了很多青少年的關注。
?上海市第十三、十四、十五屆人大代表柏萬青,是上海家喻戶曉的老娘舅“柏阿姨”,退休后在中國網商務頻道《柏聞一見》欄目擔任嘉賓主持,講述中小企業的成長故事,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奔走助力。
柏萬青還在抖音、視頻號進行直播,以自己豐富的人生感悟解讀社會現象,搭建中老年人的交友沙龍,通過內容電商幫助農產品銷售,為鄉村振興貢獻銀發力量。
不刷題的吳姥姥在傳播文化科普知識,皮膚科教授張堂德分享專業醫療內容,用戶王廣杰在電工領域進行公益教學,潘姥姥在大別山美景中制作特色美食……。
銀發主播憑借跨越時尚、搞笑、科普等多元領域,憑借獨特內容吸引著各年齡層粉絲的關注。他們?最大優勢是退休前都有穩定的工作,在自己的領域也有著一定成就,所以不受商家的流量裹挾,可以不問利益、不求回報,堅持做好自己。
銀發主播既愉悅了自己,也幫助了別人,還給網絡直播帶來更豐富多元的文化生態;同時,銀發主播通過直播也收獲了網友的認可、點贊和轉發,在數字世界里尋找到退休后的人生新價值。
銀發經濟正在從概念走向實踐,正在促使各產業為“新老年”群體創新、創造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含“金”量正在持續攀升,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