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投訴上課時Wi-Fi不好使,我們就呼啦啦地跑過去,手機打開,各種軟件一頓測試,但一點問題沒有,不能現場復現問題?!狈妒肯舱f:“沒辦法,我們就坐在教室里,跟同學一起上課。確實,當所有學生都進入教室,Wi-Fi就真跟不上了?!?/p>
信息中心的“底氣”
范士喜是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教育技術與信息中心主任。他所在的大學現有教職工28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萬余人,開設本科專業15個、??茖I88個。
2024年,深職大與華為合作,落地部署了全場景Wi-Fi 7校園網絡。該網絡為教學辦公、直播課堂、科學研究等應用提供了支撐。尤其是支撐了“教育”與“科技”的融合,“教育”與“產業”的融合。
“有種誤解,說XR教學沒法用,戴上頭盔就頭暈?!狈妒肯膊煌膺@種說法:“XR教學不是這樣用的?!鄙盥毚笤诒镜匕惭bXR軟件,但將計算、渲染放在云端,通過Wi-Fi 7網絡實現高速互聯,“這樣就能將真實的場景引入教室,學生看到場景,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論,更好地思考其中的問題?!?/p>
還有實訓教室。
“學校再有錢,也不可能把工廠里的所有設備,都搬到實訓教室?!狈妒肯舱f。但設備搬不過來,場景卻可以搬過來。通過Wi-Fi 7網絡聯接,深職大的比亞迪學院,可以將真實的生產場景和檢測場景直接“搬到”實訓中心。
應對四大趨勢的“底氣”
這就是學校信息中心的“底氣”。
但除此之外呢?其實,他們壓力還是很大的,尤其是以下四方面:
趨勢一:網絡體驗決定教學體驗?,F在的課件動輒2GB以上,教師隨堂下載課件就要好幾分鐘,一節課可才45分鐘。
而且大學生都有在階梯教室里“上大課”的體驗。課鈴一響,百十名學生一起掏出筆記本電腦,開始下載課件。期間,他們可能還要一起交作業、一起考試,這勢必也會帶來網絡并發和帶寬的挑戰。
如何解決?
傳統方案是使用20MHz頻寬進行無線組網,但這肯定是過于傳統,無法支撐現在高吞吐、高并發的應用。而若上一兩個維度,采用40MHz或80MHz頻寬組網,雖然單用戶的理論速率得以提升,但可用信道數量變少了,頻譜間的干擾也變嚴重了。
對此,華為提出了不錯的解決思路。
在全新升級的Wi-Fi 7方案中,華為獨家使用了多AP協同算法iCSSR,以及智能天線等技術。據華為數據通信產品線園區網絡領域副總裁陳志偉介紹,“華為是將Wi-Fi 8預研的新技術,下移到Wi-Fi 7方案中率先使用?!逼鋵⒍鄠€AP之間收發的每一幀報文進行協同,解決高密度AP部署環境下的同頻干擾問題,實現了80MHz高速組網,終端速率由此提升了1倍,百兆課件秒下載。
趨勢二:無線網絡帶動有線網絡?,F在前端Wi-Fi 7,后端“新全光”已成標配。但光纖方案的選擇,還是有些學問?!胺窒怼睅捒隙ㄊ遣贿^癮,獨享的“真萬兆”,才能帶動XR教學、直播課堂等應用。
除此之外,架構簡單、智能運維、安全可靠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在此方面,星脈PEN園區網絡解決方案就是不錯的選擇。其是“真全光”,但采用了以太網協議,熟悉以太網運維的工程師無需重新學習,即可輕松上手。
而且無源的組網設計,實現了扁平化二層組網架構,無需在弱電間放置設備??蓜e小看了這一方面,信息中心真是喜歡的不得了。每年暑假都是信息中心最忙的時候,老師和學生都可以放假,但工程師還要加班。但基于星脈PEN極簡的網絡架構,學校的網絡升級改造,一周時間即可完成。
同時,據陳志偉介紹,“繼去年推出‘盒式’解決方案后,2025年,華為又將‘框式’解決方案引入星脈PEN園區架構。8種不同波長的光模塊可以任意混插,一臺1U交換機可拓展96個萬兆點位?!?/p>
趨勢三:校園無線網“通感一體”。所謂“通感一體”,即是將通信與感知融入到一套解決方案。這賦予了無線網絡“觀察”物理世界的能力。尤其是華為的通感一體解決方案,可以感知空間中小至厘米級的運動。
該技術應用于校園網絡,無需檢測人員流動的攝像頭,無需重新布線,通過AP就能聯動節能系統:檢測到人員離開后,可自動關閉空調、照明等設備。經測算,綜合大學應用該技術每年可節約電費300萬元以上。
除此之外,通感一體解決方案還可應用于校園安全領域。例如,深圳龍崗外國語學校,校長對于學生在陽臺、圍欄旁邊的安全問題高度關注,華為CSI感知技術,通過AP自發自收Wi-Fi信號實現人員感知,無需額外增加硬件,即可實時感知教室、樓道等地,是否有人員滯留,既保證安全又實時高效。
趨勢四:網絡運維看“地圖”。網絡運維也是個頭疼的問題。普教一般無專業的IT團隊,高校的運維工程師,一個人要管理上萬人的園區。而且他們日常碰到的問題經常是:網絡信息割裂,且業務體驗不可見;故障定位難,且故障不復現;網絡配置步驟繁瑣,且依賴專家經驗。
在這樣的背景下,華為推出網絡數字地圖和NetMaster網絡智能體等方案。網絡數字地圖是數字孿生理念在IT領域的具體應用,用戶可以通過與數字模型的交互,實現對真實網絡的信息交互,從而推動網絡由傳統人工運維向智能運維的全生命周期演進。
而NetMaster網絡智能體,可實現80%的無線故障自處理,業界的平均水平只有60%。同時,NetMaster網絡智能體可以在分鐘級進行故障定位,而業界的平均水平還停留在小時級。國內TOP2級別的大學,在應用NetMaster后,宿舍無線問題下降80%,網速提升30%以上。
以體驗為中心的校園網絡
上述即是如今校園網絡的四個發展趨勢。除此之外,校園網絡演進的方向還包括:VIP的應用要得到VIP的保障;智能防護用戶數據和用戶隱私,以及直播教學0事故、全院漫游0丟包。
總之,每次校長遇到棘手的問題,都會第一時間想到信息中心。例如教育模式創新,以及校園安全、校園節能等;每一次科技的進步,信息中心也都要在第一時間做好準備。例如,AI Agent進入校園,他們就要想著網絡帶寬是否還要增長10倍。
當然,學校的訴求只有一個——希望建設“以體驗為中心”的高品質萬兆園區網絡。而什么是“以體驗為中心”?或許就要像開篇中,范士喜給自己制定的標準——要有5個人“主動”過來找他說:“你們新上的網絡,真不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