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是上海大力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上海所在的長三角地區具備中國最完備的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發揮行業龍頭企業牽引帶動作用,加強創新協同、產業鏈協同,攜手構建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共同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德國汽車研究中心分析認為,上海的汽車產業呈現諸多令人欣喜的動態,未來汽車發展的關鍵技術,上海擁有深厚的基礎。
加快建設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
德國汽車研究中心是一家專注于汽車行業的研究機構,聚焦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前沿議題。德國汽車研究中心認為,上海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交流中心。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汽車展會——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隔年舉辦。同濟大學等國內頂尖高校,將汽車產業科研中心落戶上海。上汽集團等主要整車企業,在上海設有總部和主要生產基地。這些因素,都推高著上海汽車產業的市場地位和影響力。
上海正加快建設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上海建起了“4+N”的汽車工業服務集群產業格局,即,嘉定、金橋、臨港、金山的4個智能制造集群,N個工業服務集群,從研發設計、整車及關鍵零部件制造,到數據采集與分析、品牌營銷、售后服務、文化交流,覆蓋相關領域。
第21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期間,上海市市長龔正對國際企業全球高管們表示,在國內外汽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的長期深耕之下,上海已成長為汽車產業重鎮。
人工智能技術整合到產品當中
德國汽車研究中心認為,有兩項關鍵技術將重塑全球汽車產業。首先是零排放汽車技術,并且,實現零排放并不局限于單一技術方案,除了純電動汽車,還有增程式動力系統將在乘用車以及卡車、公交等商用車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另外,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也將日益成為關鍵的發展方向。其次是圍繞“軟件定義汽車”的一整套技術體系,包括自動駕駛技術和面向乘客的娛樂系統等。
這兩大領域均存在重大技術挑戰。但是上海又一次搶占先機。上海從“十二五”規劃到“十四五”規劃,圍繞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方向,給予汽車產業多項政策措施支持。
人工智能是上海的先導產業,上海的中外車企已經開始將人工智能技術整合到產品當中。上海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持續領跑者,正在積極塑造從芯片、操作系統、軟件、數據閉環、運動控制系統、三電系統,到對應場景的整車集成能力和技術創新優勢,打造擁有“強勁心”“敏捷身”“智慧腦”的全新“科技生命體”。
外資車企陸續落地上海提升發展確定性
外企是上海汽車產業的重要力量。進入2025年,外資整車和供應鏈企業落地上海的動作接連不斷,被視為上海在下一輪全球汽車產業鏈重構過程中,最大的確定性優勢。
據公開信息,1月6日,德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舍弗勒在嘉定區設立全資子公司舍弗勒氫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2月11日,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在臨港新片區正式投產;4月14日,巴斯夫聚氨酯減振元件(Cellasto)工廠在浦東科技創新園啟動擴建;4月22日,豐田汽車在上海落地整車生產線。
第21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期間,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與外企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上海將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以發展環境的長期、穩定、透明、可預期,政策服務的整體性清晰性便利性,支持跨國企業把更多新技術、新產品、新布局放到上海,帶動上下游企業深化貿易合作和產業投資,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注入更多確定性。(上海市外國投資促進中心《投資上?!冯s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