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公眾對前沿科學的好奇心日益高漲,傳統科普方式逐漸顯露出傳播單向、形式固化、深度互動不足等新時代挑戰?!?024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報告》顯示,81.3%公眾渴望深入參與科技實踐,而實際深度參與者僅有三成;如何突破瓶頸,真正點燃全民科學熱情?人工智能(AI)技術與科普教育的深度融合,正成為破題的關鍵力量。
在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社會創新的時代浪潮下,中國科學技術館攜手戰略伙伴百度,聯合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館、江西省科學技術館、湖北省科學技術館、廈門科技館、武漢科學技術館、深圳科學技術館于7月14日至8月15日開啟“未來之翼——AI創客營活動”。
本次活動在南昌、武漢、深圳、廈門、哈爾濱五座城市開展五期,面向科技館、高校、創新企業,通過五天的智能體創作課程,涵蓋課程培訓、實訓實操、交流參訪、作品創作與路演評審等環節,引導學員圍繞場館展覽主題及區域特色科普主題,幫助學員掌握智能體開發全流程,最終產出可落地的科普智能體應用,為科學教育注入新生代創造力。
開營首日,學員將在行業專家指導下剖析智能體應用趨勢與技術原理;隨后三天深度投入開發實戰——從提示詞工程優化、知識庫構建,到大模型調優策略與應用拆解;各地學員將把區域文化特色融入智能體開發,產出可落地的科普應用,獲得由中國科學技術館與百度聯合頒發的結營證書。無論是科普工作人員、高校師生,還是創新企業的技術人才,當科技力量與科普傳播碰撞融合時,都能創作出屬于自己的創新火花,共同為科學教育的未來發展貢獻力量。
更值得關注的是,入選項目將由資深專家1對1指導優化,并獲得創投路演優先推薦,實現從技術驗證到產業落地的閉環;學員的優秀成果還有機會接入中國科學技術館智能體矩陣并獲得百度億級流量扶持。
科普智能體的蓬勃發展與創新應用,正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科普事業變革的關鍵力量。中國科學技術館通過“未來之翼-AI創客營”項目的實踐探索,智能體技術在科普領域的潛力將被充分激活,不僅為中國科學技術館的科學普及和科學傳播使命開辟了新路徑,更深刻詮釋了“技術普惠”在知識傳播維度的核心價值。
從機械化至信息化,每一次技術革命都重構了人類認知世界的路徑。當前,以智能體(Agent)為核心的AI技術,正將復雜的科學原理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的互動體驗;中國科學技術館“未來之翼-AI創客營”,已超越單純的技術培訓范疇,成為聚焦“科普智能體”開發與落地的集體實踐;引導參與者構建具有特定科普功能的智能體,探索如何利用智能體的自主性、交互性與情境理解能力,最終實現科普內容的實時響應、精準推送和深度對話??茖W教育的未來圖景正在被描繪:未來十年,具備多模態交互、情境感知與持續學習能力的科普智能體,將更深入地融入社會服務,讓高深的科學觸手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