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匠心印跡—印見榮光全國職工篆刻作品大展創作故事分享會”在京舉辦,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參加。
活動首次集中呈現了展覽從策劃到落地的全過程,讓觀眾透過一方方印章,感受背后凝聚的工匠精神與時代情懷。
分享會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博”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副總編輯張筱曼主持,通過分享會主創團隊首度揭秘“印見榮光”主題篆刻大展背后的匠心故事。
在對話環節,北京科藝融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劉悅生動提出了“筷子理論”,形容科技與藝術如同筷子合起來才能“夾起未來”。在科技賦能方面,劉悅介紹團隊構建“篆刻云空間”小程序,通過小程序,觀眾可360度“云端把玩”展品,突破物理展柜限制?!翱萍际枪ぞ?,藝術則是靈魂駕馭者?!眲偙硎菊褂[印證了科藝深度融合的潛力,未來跨界將超越技術疊加,走向思維深度交融,共同探索數字技術賦能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承。
“只有不到3個月的時間,要完成稿件征集、選評、作品集出版,時間緊迫任務艱巨?!眹W上海超高壓公司代表黃衛講述了稿件征集背后的故事。為了加快稿件征集速度,黃衛立即著手制定了兩條措施,首先制作創作指南介紹大眾篆刻新理念、新題材、新設計、新造型、新材料、新技術的運用,講解大眾篆刻精品印章創作,指導創意、設計、選材和制作。其次組織聯系了60多家特邀單位進行命題式創作。在規定時間內清理完所有郵件,整理出1247件作品設計稿,保證了作品初評的順利進行。
于小菓點心模具博物館于進江老師的發言深刻展現了中國文化精神在印章藝術中的傳承與創新。他強調創作要緊扣主題,通過印章這一載體傳遞“印記歷史而知新、銘刻歷史而知進”的文化理念。
于老師提出印章是“凝固時間”的載體,未來可通過科技與生活結合,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這種既守護文化根脈又擁抱技術變革的實踐,生動詮釋了中國文化“守正創新”的精神內核。
“當技術卸下專業枷鎖,傳統藝術便綻放出新的活力?!弊鳛橐粋€沒有接觸過印章設計、更不懂3D建模的零基礎創作者,伊頓善育集團董事長王偉分享了自己“從零開始”的創作故事。與團隊在AI工具的幫助下完成了4組印章作品的創作,通過深入“對話”,逐步解析每個主題的深刻內涵,提煉出最能體現作品精神的核心元素,經過團隊不斷調整完善,最終呈現出令人滿意的設計方案。
奧運印社副社長夏冰發言題目為《當科技之光照進方寸之間——篆刻藝術的煥新之旅》,此次展覽印章材質豐富,大量展品選用了玻璃微珠、樹脂、亞克力、實木、水晶、光線面板、鎳鉻通電玻璃等,尤為突出的是,大量作品采用了玻璃微珠這一新型科技印材。此外,印章的創意表現形式多姿多彩,包括彩噴印章、雕塑印章、場景組合印章、機器雕刻印章、水晶內雕印章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00個勞模印章”,綜合運用了版畫、白描、篆刻、木刻等多種藝術效果來刻畫勞模形象,呈現效果非常精彩。
“中國篆刻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載體,展現地域和人物的歷史文化價值,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贝蟊娮虜底只w驗中心總經理楊健從篆刻作品的文化傳承與傳播價值,作品在內容、造型、工藝、材料等方面具有創新性,如何激發全社會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意識和責任,大眾參與價值、文創產業價值等方面,進行了價值解讀。
今年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6月30日,全國總工會主辦,全國總工會宣傳教育部、中國職工文化體育協會承辦的“印見榮光—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全國職工篆刻作品展”在中華世紀壇展出。展覽對公眾免費開放,持續至今年7月31日。(主辦單位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