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位于湘西北邊陲,地處武陵山腹地,連荊楚而挽巴蜀,自古享有“湘鄂川之孔道”的美譽。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里耶古城出土的三萬枚秦簡,靜靜訴說著兩千年前那段遠去的輝煌歲月?!澳戏娇罩胁菰卑嗣嫔降脑坪Q堇[著仙境般的景致,“中國土家第一寨”惹巴拉的轉角樓傳唱著古老的擺手歌謠,洛塔石林的奇峰異石勾勒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烏龍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溶洞暗河編織著神秘的地下迷宮,茨巖塘革命根據地的紅色印記見證著烽火歲月,太平山的晨鐘暮鼓回蕩著佛教圣地的禪意。
而最令人心馳神往的,莫過于這片土地孕育的味覺傳奇。
洛塔大肉:脆香無比、肥而不膩
在以前,洛塔是貧窮的代名詞,加之極其缺水,19世紀70年代便有了“十八勇士下天坑”的故事。這十八勇士面臨九死一生,在下天坑前,吃一餐飽肉,即稱洛塔大肉。洛塔大肉是選用當地高山散養黑豬,取其五層肥瘦相間的肋排肉,經土家秘制醬料腌制后,用山泉水慢燉3個小時,再以柴火灶收汁,味道鮮美,肥而不膩,是當地百姓每逢節慶宴席必上菜。
龍山辣子雞:細嫩酥香、麻辣不燥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從宴會上的正餐大菜,到街頭村邊的風味小吃,美食豐盈了生活。辣子雞作為中國十大名菜,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做法。龍山辣子雞,食材選用本地土雞,獨特的烹飪工藝,經幾十年的沉淀,逐漸成為湘西鄂西一道經典的特色傳統名肴。成菜色澤棕紅油亮,咸鮮醇香,味道鮮美。
百蓮好合:入口柔軟、清香鮮嫩
龍山百合,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可食用或藥用,具有滋陰清熱、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作用。這道菜主要烹飪工藝是煮,成品清脆爽口,回味甘甜幽香,營養健康,還有一個好寓意——百年好合、闔家歡樂。
苗市臘肉:食材天然、味道鮮美
土家臘肉是土家人的傳統食品,其味醇香甘美,色香味俱全,曾一度“養在深閨人未識”。近二十年,土家臘肉以獨特的口味而聲名遠播。土家人有“愚要讀書,窮要喂豬”之說,尤其年豬不可少。湘西多山,植被豐富,盛產木材,為熏制臘肉創造了有利條件。在湘西,農村家家戶戶都在熏制臘肉,其中龍山縣洗車河流域土家族聚集區,以苗兒灘鎮臘肉最為出名,該產品以土家人特殊的腌制和熏烤,工藝考究,其色澤紅艷,香味濃厚,可蒸、可烤、可煮,食法多樣。其獨特的口味被外地游客贊不絕口,到龍山吃飯時必點苗市臘肉,離開時還買走一些當作禮品送給親朋好友。
龍山鐵板燒:香辣可口、唇齒留香
龍山鐵板燒是一道享譽湘鄂渝邊區的地道本土美食,它取材于武陵山大山深處的天然食材,制法古樸醇厚,味道麻辣鮮香,彰顯土家人熱情好客的秉性。
里耶古秦油餅:酥香千層、古韻悠長
油粑粑以糯米或大米漿包裹餡料(如豆腐、辣椒、酸菜),放入特制鐵勺油炸至金黃酥脆,外脆內軟,餡料咸香。油粑粑呈圓形,象征“圓滿”,色澤金黃,象征“富貴”,所以油粑粑既是湘西地區逢年過節敬神贈友最受青睞的食品之一,也是城鄉各墟場最普遍最有民族特色的風味小吃,深受當地人和游客喜愛。
興隆街苞谷粑粑:金黃軟糯、谷香四溢
明清時期,土家人引入適合本地山坡貧瘠土地生長的玉米,在乾隆時期玉米廣為種植。土家人為改變玉米單一的食法,將玉米制作成了苞谷粑粑。苞谷粑粑既是田間勞作的便攜干糧,是茶歇點心,是土家兒女童年“媽媽的味道”,也是匠心的傳承。土家人通過代代相傳,將苞谷粑粑的制作工藝延續至今,使其成為土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本地特色小吃。
里耶米豆腐:嫩滑爽口、米香濃郁
米豆腐選用高山冷水田大米為主要原料,山泉水浸泡后磨漿,加入適量石灰水(傳統工藝)凝固,煮熟后冷卻成形,質地細膩軟滑,色澤淡黃或米白,口感爽滑,可涼拌或煮湯,常配酸辣汁、蔥花、辣椒等,夏日消暑佳品。來里耶古鎮,一定要嘗嘗極具土家特色小吃——米豆腐!
從街頭小吃到農家土灶,龍山的味道,質樸而熱烈,醇厚又野性。它不追求浮華,卻以最本真的山野之味、最濃烈的民族風情,直擊心靈。誠邀您來龍山,賞自然風光,品地道美味,感受這座武陵秘境的獨特魅力?。ㄏ嫖魍良易迕缱遄灾沃萆虅站止﹫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