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脊髓神經電刺激技術(SCS)對“植物人”患者進行促醒治療
圖:受訪者提供
慢性意識障礙(pDoC)俗稱“植物人”,是指各種病因的嚴重腦損傷導致的超過28天的意識喪失狀態。按照嚴重程度分為植物狀態(VS)和微意識狀態(MCS)。其中植物狀態患者意識恢復較困難,微意識狀態患者有較好的恢復潛力。保守估計我國目前此類人群數量有50-100萬,并且以每年7-10萬的速度在增長,患者長期處于“死不了、治不好”的絕望境地,治療費用巨大,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那么,植物人到底能不能蘇醒呢?隨著醫學和科技的進步,尤其是腦功能研究方面的飛速發展,已經成熟的技術如脊髓神經電刺激術(Spinal Cord Stimulation,簡稱SCS)等被認為在微意識狀態的植物人(MCS)昏迷促醒方面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近日,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同濟大學附屬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籌)6B神經外二科副主任盧云鶴博士團隊成功開展了多例脊髓神經電刺激術,為長期昏迷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56歲的張先生(化名)因動脈瘤破裂陷入昏迷長達7個月,家屬對患者意識轉為清醒甚至重新恢復正常生活有著極高的期望。本著這個目標,6B神經外二科腦復蘇團隊對患者腦功能及意識情況進行了包括腦機接口在內的完整詳細的多模態評估,發現患者存在微小意識。
在征得家屬同意,并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后,盧云鶴博士團隊順利實施了短程脊髓神經電刺激手術。術后順利開機,隨著視物追蹤、按囑動作等評價指標有所好轉,目前正在繼續神經調控管理,為患者蘇醒帶來希望。
盧云鶴博士介紹,脊髓神經電刺激術是通過微創手術在患者頸髓C2-C4水平硬脊膜外放置刺激電極。電刺激通過上行性網狀結構激活系統及丘腦下部激活系統傳達到大腦皮質。SCS可調節局部腦血流量,增加腦的局部葡萄糖代謝率及腦血流,促進興奮性遞質的釋放,增強意識沖動及腦電活動,引發作為意識相關神經環路的功能變化,從而促進患者神志清醒。
該技術具有微創、可逆,并可依據患者病情需要進行治療參數的調節,實現個體化定制,同時可有效改善患者全身循環水平等優勢,幫助長期昏迷特別是“植物人”促醒。盧云鶴博士表示,嚴重顱腦創傷后,大面積腦梗、腦出血后,缺血缺氧性腦病,一氧化碳中毒,以及其他原因導致的昏迷都適合脊髓電刺激手術促醒治療。
昏迷患者,尤其是“植物人”患者能否被促醒,除了需要對患者病情進行科學嚴格的評估,盧云鶴博士強調,其促醒的時間窗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的。得益于腦機接口評估系統,醫院在昏迷患者促醒,特別是“植物人”患者的促醒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在醫院應用脊髓神經電刺激技術(SCS)對“植物人”患者進行促醒治療后,其促醒率明顯得以提高。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一直致力于昏迷患者的促醒工作,2016年開始啟動相關研究。為讓更多病人接受規范治療,推動腦機接口技術在意識障礙病人中的應用,造福更多患者,2021年7月,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聯合華東理工大學成立腦機接口技術臨床應用基地暨腦復蘇中心。腦復蘇中心建立了昏迷植物狀態患者綜合促醒與神經康復MDT團隊,依托醫院腦??铺厣Y源優勢,整合擅長綜合促醒的多學科專家協作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