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半導體材料行業高速發展,成為各國科技競爭的戰略制高點,隨著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硅、氮化鎵)的突破,傳統硅基材料的局限被打破,推動了新能源車、5G通信等高精尖領域的創新。
2025年3月,致同發布了最新的《致同咨詢行業洞察——半導體行業研究-半導體材料》報告,報告指出,當前半導體材料國產化進程取得突破,但核心環節仍面臨“卡脖子”風險。
半導體材料市場呈周期性波動,預計2025年需求將回升
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 )數據,2023年受終端需求放緩影響,晶圓廠的產能利用率有所降低,進而致使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出現了下降態勢。預計2025年,隨著半導體行業步入新的周期,在人工智能、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領域需求不斷增長的推動下,半導體材料的需求量將會超過2022年。
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半導體行業整體處于銷售額下行周期,半導體材料企業的應收賬款和存貨周轉天數整體上升,應收賬款占用和庫存壓力增加,對營運資金和現金流產生了顯著影響。隨著2024年整體半導體銷售額的回暖,半導體材料企業在2024年1-9月的庫存周轉天數和應收賬款天數有所下降。
此外,半導體材料行業具有多品種、多批次的特點,客戶對穩定供應的要求極高,因此產能成為影響競爭格局和規模效應的關鍵因素。同時,處于產能追趕階段的半導體材料企業需要持續的資本和技術投入,受折舊成本和規模效應不顯著的影響,短期內盈利能力較弱。
半導體材料國產化取得進展,日本仍占據全球市場主導
報告指出,目前半導體材料國產化已取得一定突破,但仍依賴從日本企業進口材料。在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格局中,日本公司占據了52%的市場份額,具體到制作芯片的19種材料中,日本有14種材料的市占率達到全球第一,涵蓋硅片、光刻膠、CMP等關鍵材料。而現階段,半導體材料國產化呈現分層突破的特點,一方面,8英寸硅片、拋光液、引線框架等材料的國產化程度較高,已突破30%;而另一方面,難度較高的12英寸硅片、光刻膠、電子氣體、濕電子化學品等領域,國產化程度尚不足20%。盡管國內有代表企業取得一定突破,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從行業發展環境看,隨著12寸新增晶圓產線和先進封裝產線的不斷增長,疊加國產化政策的有力推動,半導體國產化材料迎來重要發展機遇。同時,由于下游行業集中度提高,以及產品驗證周期較長等因素的影響,那些在前期敏銳捕捉到半導體材料導入與國產化替代契機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具備相對優勢。
半導體材料企業IPO問詢重點與潛在風險揭示
報告還顯示,科創板半導體材料企業IPO問詢函主要關注業務與技術、財務會計處理與分析、損益事項(盈利能力)、以及重大合同或項目進展、稅收優惠、重大訴訟、媒體傳聞等重大事項;而在財務盡調工作中則主要關注銷售、采購、研發投入及資本化處理、關聯交易和營運資金風險。產品因驗證進度不佳,導致商業化時點不確定性風險:半導體材料實現批量銷售前需交付客戶進行驗證測試,此測試過程復雜且時間周期長,且能否成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如失敗則將面臨錯失時間窗口的風險。需結合公司目前送樣和驗證的進展,了解公司送樣客戶反饋,以及公司產品通過驗證的相關文件、關注目標公司送樣和驗證的客戶層級、工藝水平等指標、結合目標公司已拓展客戶情況,是否存在標桿客戶,以及行業標桿客戶對公司的認可程度,是否存在指定選用公司產品情況。
關注單一大客戶依賴情況。目前半導體材料處于國產替代階段,大部分創業企業為綁定單一客戶發展模式,部分企業會引入核心客戶作為股東,引入客戶股東是IPO審核的重點關注事項之一,包括入股價格、業務獨立性等。
通過代理商透支未來業績風險。部分企業存在通過代理商、經銷商銷售模式,如經銷商提前采購囤貨,可能存在公司透支未來銷售業績的風險;結合主要經銷商存貨情況,分析經銷商是否實現終端銷售,是否存在人為囤貨的情形。
采購存在進口依賴風險。半導體材料部分材料進口國為美國、日本、韓國,存在進口管制風險,由于半導體材料廠商原料更換供應商需向客戶報備并重新驗證,因此除非在市場上找到極具競爭力的新供應商并說服客戶配合更換,一般不輕易替換供應商。
長期采購合同或鎖價采購對于未來業績的影響:企業出于在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的市場情況下穩定成本的原因,會簽訂鎖價采購協議,但如公司鎖價價格較高、鎖價量無法短期內消化,且如后續原材料價格低于鎖價價格,將會對公司業績產生負面影響。結合公司主要供應商的采購協議、采購價格、相應原材料的歷史價格走勢和公司后續的業績預期,綜合分析后續是否存在因鎖價和鎖量帶來的潛在經營風險。
研發投入與營業成本混淆的風險。半導體材料企業研發工作通常需與產線的試產相結合,因此研發工作和生產工作在物理條件方面切分不明顯,可能存在公司將研發投入與營業成本混淆,從而做大研發投入、做低營業成本,提升毛利率的風險。需結合公司的生產與研發模式、進銷存明細、成本核算表等財務數據,分析公司對于生產成本、研發投入的歸集政策,并基于財務數據分析其是否如實執行,如存在混淆計算的情況,需結合其具體核算情況量化分析相關影響。
關聯交易利益輸送或調節財務報表等風險。公司為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可能存在向關聯公司高價銷售產品的情況,或通過關聯交易調節目標公司收入利潤或成本費用、及利益輸送等風險。需要結合關聯交易的交易內容、交易金額、交易背景以及相關交易與目標公司主營業務之間的關系,可比市場公允價格、第三方市場價格、關聯方與其他交易方的價格等來說明關聯交易的公允性等內容,分析關聯交易是否影響目標公司的經營獨立性、是否構成對關聯方的依賴,是否存在通過關聯交易調節收入利潤或成本費用。
存貨跌價風險。半導體材料公司通常需要保證一定量安全庫存量,一方面系下游客戶要求庫存備貨以保證公司產品的持續供應;另一方面由于半導體材料公司原材料進口比例較高,進口原材料采購周期較長,公司須預備一定量原材料以滿足生產需求;但是若庫存消耗未達預期,可能存在一定庫存積壓、減值風險。(致同供圖)(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