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預制菜進校園”引發網友熱議。更準確地說,引發的是“家長”角色網友的熱議,而且,大部分表示了反對的態度。
為什么?很簡單,“預制菜”三字一望就知,非新鮮現做。對于大部分國人來說,“隔夜飯”的日子還沒走遠,居然轉身發現自家寶貝在校園被“預制菜”包圍了。也難怪無錫有家長火急火燎,為此還辭了職,專門給自家寶貝做飯送餐。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多地教育局回應預制菜進校園,表示將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青島市教育局更是在媒體上明確表態“沒有使用,也不準備使用!”,被認為是打響了“反對預制菜進校園”第一槍的地方教育局。
無疑,校園里的都是正在長身體關鍵期的寶貝們,新鮮、綠色、有機加之營養價值豐富的食材,是他們茁壯成長的一道重要保障。預制菜能不能進校園?首先,必須讓校園明白,讓家長明白并且擁有充分的選擇權;其次,各地應該是因地制宜,公眾也不必對此“談虎色變”。
在這一話題熱議聲中,有網友跟著普及了國外一些國家包括日本是如何保障校園里新鮮飲食的“他山之石”。然而,預制菜和現做菜在工藝流程上有很大不同,需要的成本不同,包括時間成本與人力成本等。能夠讓校園里都是新鮮現做的可口飯菜固然是很好的,但是,未必各個地方以及校園里的林林種種的營養品都能實現這一點。
此外,即使對于眼下在盡量保障新鮮現做飯菜的日本來說,也曾經有過以預制菜為主來保障兒童健康發展的階段。
預制菜并非低門檻的行業,更非是“隔夜菜”換個“新瓶”。預制菜涉及食品營養、工藝技術、加工技術、品質及食品安全保障等等,背后是速冷保鮮技術、包裝保鮮技術、冷鏈鎖鮮技術上的屢屢突破。對于我國家長的“預制菜就是加了防腐劑的非新鮮食材”的疑慮,早有專家學者指出不必過于擔心—預制菜保質期長短與其包裝方式、運輸方式關系更大。很多預制菜都是真空包裝、全程冷鏈運輸,如速凍餃子、速凍饅頭等。預制菜并非全部都含有防腐劑,也不完全是依靠防腐劑來延長儲存時間。
因此,即使當下更強調新鮮現做飯菜進校園的日本,也依然蓬勃推進預制菜的發展。有數據顯示,如今,美國是世界上速凍食品產量最大、人均消費量最高的國家,速凍食品占據整個食品行業的60%-70%;歐洲速凍食品的消費僅次于美國;日本的消費則排在世界第三、亞洲第一。
相關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的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并有望發展為萬億元級市場。政策層面,因為與三農發展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今年,“繼續支持創建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边@一條與預制菜行業發展相關的重要政策,被寫進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將預制菜作為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
總而言之,讓校園明白,讓家長明白,預制菜的發展才能更“健康”。確保家長以及其他場景下消費者的知情權與選擇權,不斷提升自身的科技含量以及食材的營養健康指數,是預制菜謀求更大發展的正確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