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大專業領域助推產教融合,在中國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的支持和指導下,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簡稱“交流協會”)與德國萊茵TüV集團(簡稱“TüV萊茵”)24日在上海共同啟動TüV萊茵數字創新賦能計劃。
活動現場,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首批13家數字創新賦能計劃建設單位與TüV萊茵簽訂框架合作協議,正式進入項目建設階段。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張進、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長賀星岳、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副書記韓西清,分別聚焦產業學院與校企創新中心建設、產教融合、院校治理體系建設等主題,分享了前期試點項目的成功經驗。
TüV萊茵大中華區萊茵學院副總裁林小霞在會上介紹了TüV萊茵數字創新賦能計劃,她表示:“我們通過跨專業的培訓和賦能計劃,幫助院校提升數字化教學能力、專業建設能力以及院校治理,特別是綠色治理能力。最終,我們會對這些內容進行標準化,打造出中國職業教育的品牌,以我們的標桿、標準,幫助中資企業走向全球?!?/p>
據了解,TüV萊茵數字創新賦能計劃是在中國教育部“中歐雙元制產教融合平臺”框架內,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TüV萊茵共同設計實施的產教融合項目。該項目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綠色低碳三個專業領域,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理念與數字化發展經驗,圍繞“企業服務、人才賦能、院校賦能”,助力學校增強“雙師型”教師素質,提升數字化綜合治理水平、研發國際通用的專業人員能力標準、提高人才培養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水平。同時,通過緊密的校企產學研合作網絡,以企業為主體推進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計劃在5年內建設25所旗艦校,輻射100所項目校。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余有根指出,職業教育必須緊密對接產業發展、技術變革和勞動力市場變化,堅持走產教融合發展之路,使職業教育更高質量、更有成效地與產業、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交流協會與TüV萊茵基于卓有成效的前期合作,共同設計實施TüV萊茵數字創新賦能計劃,助力院校提升產教融合水平,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和廣度。展望未來,交流協會將繼續推動中德職教合作,推動雙方共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將TüV萊茵數字創新賦能計劃打造成為中德人文交流的新亮點和新典范。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國際交流處處長周勤健指出,在上海市建設高水平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建設中,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和貢獻度不斷加強,國際合作成效顯著。TüV萊茵數字創新賦能計劃是按照教育部部署,創新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機制的重要舉措。
教育產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數字創新賦能計劃的啟動將有助于進一步加強中德兩國在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為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注入新動力,推動中德兩國產業和人才優勢的融合和協同發展。(本文圖片由主辦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