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開賽的第十屆上海市科普講解大賽的復賽,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的陳利利,抽簽了A賽區的第一號,率先登場,在規定的4分鐘里,生動講解“小兒推拿,并不是小兒科”。當天,來自上海各區的200名晉級選手,分成4個賽場展開比拼,精彩解讀各自的科研成果,傳遞科學新知,訴說創新故事。
本屆大賽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辦,由上海市科技團工委、上海浦東新區科經委、各區科委(協)協辦,去年12月即啟動全市招募,掀起了一陣科普熱,共有千余人報名參賽,人數創歷年新高。參賽者大多利用工作、學習之余積極準備,通過新媒體等手段查閱各類資料素材和數據,準備講稿,期待運用自身專業知識,更好地展示自我。經各區初賽及科技青年賽區的選拔,最終200位優秀選手脫穎而出,來到晉級復賽現場。
復賽分設4個賽場同時開賽。在A賽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張瑩瑩,抽簽第8位,演講“水之道阻塞了怎么辦?超顯微外科來疏通”。緊隨其后的是上海公安學院的陳泳杰,演講“無人駕駛技術的那些事”。兩人在臺下互為粉絲,都夸對方有水平。據悉,陳利利、張瑩瑩、陳泳杰,以及很多參賽者,都從自己的專業領域入手,把科學知識,通過自己的詮釋、換位,實現了通俗易懂。
鯤龍入水、城市心臟體檢醫生、交通信號燈顏色的秘密、二氧化碳的冰絲帶之旅、把水稻種上天、生氣真的會氣中毒嗎……一個個新穎有趣的講解題目,突顯出本屆大賽跨行業、多領域人士參賽的新特點。
關注前沿科技、聚焦大國重器、講述醫學健康、擊碎科學謊言,復賽選手中,除專業科普場館講解員外,不乏來自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醫療衛生機構、科研院所等單位的人士,為賽事帶來新氣象。
這次復賽要求參賽者們,每人開講4分鐘,超時、少時都要扣分?,F場評委圍繞內容陳述、語言表達、整體形象等多方面,進行評分。各賽場前十名參賽者,晉級決賽。
本屆大賽得到上海奧奇科技發展基金會獎金捐贈資助,決賽設立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一等獎得主將同時榮獲“2023年度上海市十佳科普使者”稱號。
據悉,上海市科普講解大賽作為上??破罩饕愂禄顒悠放?,10年來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科普人才。每年誕生的十佳優秀“科普使者”,在向公眾傳播科普等方面,都做出自身積極的貢獻。上海市科普講解大賽已經成為廣大熱愛科普的青年,交流、切磋、展示的“大舞臺”,助力上??苿撝行慕ㄔO、城市軟實力的提升。公眾也從科普故事、創新故事中受益,潛移默化間學到了科學知識,掌握了科學方法,科學素質不斷提升。(大賽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