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物質基礎和產業主體,規模不斷擴大,一方面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財富,推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另一方面也帶來了資源耗竭、環境污染及溫室效應等一系列問題,限制了人類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綠色制造是“雙碳”目標下制造業的必然選擇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指出:“要實施重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行動,工業領域要推進綠色制造?!?022年6月,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積極布局未來發展新賽道,推動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倍增、六大重點產業創新突破、新興產業積厚成勢、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等戰略布局。這些論述印證了綠色制造是“雙碳”目標下制造業的必然選擇,也是上海的實力和底氣。
引外資、促升級,加速制造業綠色發展
進一步引進外資、發展上海綠色制造的路徑建議:
第一,加強頂層設計,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
上海應根據國家發展戰略規劃,結合本市經濟發展策略,堅定不移建立長遠的、一以貫之的制造業綠色發展政策方針,加快構建以《上海市推進高端制造業發展的若干措施》《上海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施意見》《上海市鼓勵設立和發展外資研發中心的規定》等為核心的制度體系框架,明確制造業綠色發展的目標、實施路徑以及相應的保障措施。
建議上海持續辦好進博會、工博會、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產業類會展活動,以數字化、綠色化為先導,增強新興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加快落實新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激發制造業市場活力。
第二,形成思想合力,打造制造業綠色發展新標桿。
建議上海保持制造業總產值占全市GDP比重不低于25%,控制全年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在90%左右,持續推動區域環境綜合治理。
上海制造業綠色發展必須與時俱進,以“世界影響力”的能級標準為標尺,正視與國內外先進制造水平、管理水平的差距,進一步明確促升級、提質量、增效益的綠色發展目標體系,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制造業體系,打造全球制造業綠色發展新標桿,助推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三,持續吸引外資,大力發展先進高端制造業。
制造業使用外資將有助于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功能。以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先進高端制造業吸收利用外資,在直接優化我國外資結構的同時,也會帶動高端技術裝備及零件、前沿技術等領域的貿易發展,直接或間接提升對外貿易發展質量。
建議上海繼續穩定外商投資規模,持續吸引外資,提高外資利用質量,引導外資更多投向高技術、高附加值、高知識含量、低能耗、低污染的產業領域,這將對促進上海制造業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四,加快打造空間載體,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一是優化空間布局,發掘綠色發展“新空間”。以產業轉型為核心,全面統籌空間轉型和治理轉型,大力推進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新城建設,建設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打造上海制造業綠色發展增長極。推動金山、寶山南北兩極加快轉型升級,聚焦重點產業和細分領域,努力成為上海綠色制造長遠發展潛能所在。推出更多具有產業特色的綠色低碳樣板園區,為外資企業集聚發展拓展空間。
二是重視全球高層次人才引進。建議上海繼續打響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陸家嘴金融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等品牌,放大溢出效應,進一步發揮開放引才的優勢,探索既有中國特色又有國際競爭比較優勢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打造高質量國際人才創新生態系統,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的工作環境,讓人才來得了、待得住、干得好。
三是著力提供優質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招商”“安商”“穩商”工作,著力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打造新時代外商投資首選地、高質量外資集聚地。進一步完善法治,更高效地保護知識產權,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為外資制造企業在滬投資提供更多政策和要素保障。(上海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葛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