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5日,東盟十國和中日韓澳新五國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以下簡稱RCEP)。中國在2021年4月提交核準書,成為率先批準協定的國家。同年11月2日,東盟秘書處告知已有文萊、老撾、柬埔寨、越南、泰國、新加坡六個東盟國家和中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四個非東盟國家提交了核準書,達到RCEP生效要求。
根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RCEP15個成員國實際GDP合計26.3萬億美元,出口額合計5.5萬億美元,吸引外商投資近3000億美元,人口合計22.6億人,以上幾個指標的規模在全球占比均為30%左右。因此,隨著協定的生效,全球規模的最大自貿區將正式啟航。
RCEP的特點及其對國內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RCEP的特點來看,它的主要舉措集中在投資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方面,主張在各締約國之間采用區域原產地累積規則,以促進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主張采取新技術推動海關便利化,以促進新型跨境物流的發展;主要采用負面清單來要求各國做出投資準入承諾,以提升各國投資政策的透明度。因此,隨著以上舉措的具體落實,域內要素流動性隨之增強,投資和貿易更加活躍,價值鏈、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區域化進程也將進一步得到加速。這對加強各成員國之間的經濟互補、優化域內各國產業垂直和水平分工、促進域內各國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域內各國供應網緊密銜接,以及拉動區域內消費市場擴容升級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從我國的角度看,RCEP協定不但有利于提高域內經濟伙伴與我國的經濟依存度,還有利于我國優化國內要素資源配置,深化國內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快促進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升我國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從上海的角度看,RCEP協定將有利于發揮自身獨特的區位優勢、優化產業布局,促進形成“雙循環”發展格局,為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機遇。
上海需要落實哪些措施推動RCEP發揮更好的作用
根據上海市商務委公布的數據,2020年以來,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大幅縮水,但上海對RCEP成員國投資風景正好。2020年,上海對RCEP成員國備案中方投資額為20.18億美元,占全市總額13.35%,同比增長54.7%。2021年1至10月,上海對RCEP成員國備案中方投資額為18.64億美元,同比增長26.47%。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16億美元,占全市總額的34.49%。
在此背景下,RCEP的正式生效,將為上海優化產業布局提供更多的機遇。上??梢栽趽碛凶灾髌放?、核心技術、市場渠道等核心資源的前提下,在RCEP區域內進行供應鏈、產業鏈“強鏈、固鏈、補鏈”的高效布局,打造區域產業鏈龍頭企業,從而更好地服務上海建設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因此,對上海來講需要落實推動以下幾項工作任務:
1.推動落實貿易自由化便利化舉措,平衡貿易進出口,優化貿易結構。上海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橋頭堡,對鏈接國內和國際市場、平衡我國外貿進出口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協定的生效,上海首先需要推動落實自由化和便利化舉措,放寬貨物、服務、投資等領域的市場準入標準,實施相互之間的關稅減讓承諾,對91%的商品逐步取消關稅,統一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檢驗檢疫等制度標準。隨著政策的落地,將有利于上海進一步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提升國際貿易中心能級,通過制度型開放提高貿易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優化貿易結構,放大進博會的溢出效應,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加速上海成為“雙循環”的樞紐城市和中心結點。
2.推動落實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舉措,促進上海與RCEP成員國之間投資的雙向流動。按照協定,今后RCEP成員國均采用負面清單方式對制造業、農業、林業、漁業、采礦業等5個非服務業領域投資作出較高水平的開放承諾,提高了各方政策透明度,有利于促進上海與RCEP成員國之間投資的雙向流動。其中,通過降低市場準入“門檻”,促進高質量外資,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城市消費水平,提高城市的國際競爭力。同時,通過對外投資,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鏈向海外延伸,夯實長三角產業基地,支持現有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在RCEP框架下發揮更大作用,鼓勵上海及長三角企業抱團出海,引導高質量外資外企入駐上海及長三角地區,全面加強境內外產業集群的聯動發展,聚焦高端產業推動城市產業結構轉型。
3.加強上海與RCEP成員國之間人才的交流。按照協定,各成員國承諾對于區域內各國的投資者、公司內部流動人員、合同服務提供者、隨行配偶及家屬等各類商業人員,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獲得一定居留期限,享受簽證便利,開展各種貿易投資活動,為上海企業走出去和成員國企業引進來創造了有利條件。
4.打造國際化都市,增強上海開放的“門戶效應”。上海是我國實現“雙循環”戰略相互連接的中心樞紐和結點。RCEP協定的實施有利于上海發揮區位優勢,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國際貿易中心的能級、加快促進形成“雙循環”格局,為上海集聚國內外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更好地服務于長三角、長江經濟帶和全國,對接國內外市場創造有利的條件。(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東亞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陳子雷)